“东当铺,西当铺,东西当铺当东西;
南通州,北通州,南北通州通南北。”
这是一幅在古代风行了很久的对联,影响力很广。
自古通州有两个,南通州在江苏,而北通州则在河北。这两个处在天南地北的通州,本来是相隔千里之外,风马牛不相及的,但是在隋朝开凿出大运河之后,它们正好成了南北大运河的起点和终点,由此一跃变为京杭大运河的交通枢纽。
大运河在我国历史上地位很重要,它肩负着南北漕运的重任,天下的货物流通要走水路,大半都要依靠这条人工开造出的大运河。当初隋炀帝杨广在位,他虽然是历史上一位著名的昏君,还是亡国之君,但大运河却是由他全力督造出来的,那时浪费的人力物力巨大,导致民不聊生、天下鼎沸,从而爆发了隋末农民大起义。可以说隋朝亡国就种因于此。然而大运河实是过在当时、功在后世,隋炀帝作为大运河的大功臣,他大概做梦也料想不到,一条人工河让他亡了国,但后代子孙却享受到了无穷的福利。
所以单从大运河的历史角度去分析,其实隋炀帝对历史还是做出过很大贡献的。历史有如烟云,匆匆飘散而过,大运河那日日夜夜奔流着的碧波绿水,卷去了古今多少事,让后人们只能站在船头临河凭吊,缅怀古人了。
古今多少事,都付笑谈中。美酒佳肴固然很妙,最妙的还是酒逢知己,他乡遇故知了。
一条船正飘行在烟波浩淼的大运河上,船很大,行驶得也很快,很稳。
时值暖春三月,河上莺歌燕舞,处处都是袅袅的醉人春风,两岸的白杨绿柳摇曳在浓浓的春光和暖暖的春风之中,令人望之即而心旷神怡。
此时几只小燕子穿梭在垂柳枝叶间,叽叽喳喳的叫声,显得异常欢快热闹,让船头正在观望的一个青衫书生看得连连大笑,那书生摇头晃脑的道:“北国春光,真未必逊色于江南也!”
书生身旁站立的一个书童皱着眉头道:“少爷,世人都说江南好,咱们泰州更是富甲天下,在我看来,哪里都没有江南好,更没有咱泰州好。”
书生呵呵一笑道:“易寒,你这话说的好生幼稚,万一被别人听见了,不免要说你是井底之蛙了。你若是只觉得家乡好,那真是坐井观天啊。江南的风花雪月固然美妙,但是论起英雄豪杰辈出,那就大不如北方了。要知道咱们南方人崇尚文静风雅,在武力上是不如北方的,要不然古往今来的皇帝,怎么大多都是北国出身,而历代的京城也都建设在西北中原一带呢。”
那书童易寒撅起嘴巴,反驳道:“我听人家都说,上有天堂、下有苏杭,难道皇帝老子却没听说过吗?他怎么不把京城搬迁到江南去享福呢?可真奇怪。”
书生摇了摇头,笑道:“你天性不喜欢读书,肚子里的学问真是少的可怜。俗话说,读万卷书,行千里路,这样才能见多识广,也不枉来人世走一遭,象你这样不学无术,远门都不敢出,看来是要白活了啊。哎,快要吃午饭了,我们进船舱里吧,你把银子交给船老大,让厨子炒几样北方菜来咱们尝尝。”
易寒立刻馋涎欲滴,道:“少爷,咱们都吃腻江南菜了,今天正好换换口味,我这就去吩咐船家啊。”说完一溜烟的跑了。
书生自言自语道:“小鬼头,一听说吃饭,精神头就来了。”径自走进船舱内,便发现此时舱内已经聚集了不少旅客,看来都是在等待着聚餐的。书生放眼一瞧,居然已没有空桌子了。
原来这条船虽然很大,但是旅客更多,此时济济一堂,更加显得闹哄哄的。旅途中寂寞的游子,自然会更加的寻欢作乐,呼朋唤友、称兄道弟的在一起吃饭喝酒,那都很正常。可惜这个青衫书生却连一个相识都没有,这时自然也没有谁来邀请他同桌的。
总不能随意坐在地上用餐啊,何况书生自幼家教甚严,对于饮食的礼仪相当在意,宁愿不吃饭,也决不肯随意用餐的。无奈何,书生只好游目四顾,希望能找到个就坐的空位子了。
船舱内有八张大桌子,其中六张都是被层层包围着,显然那些都是结伴的商人和游客,人数众多,凑在一起搞热闹会餐的。书生当然不会硬挤进去的,文人总是会有些天生的腼腆和清高的,倘若是跑惯江湖的老油条,早就插科打诨的掺进人堆里去了。
而另外两桌的旅客,却显得十分古怪。
虽然已经同舟共济四天三夜了,但是一路同行却又对面不相识,这很正常。因为人与人之间都会有互相戒备的心理,所以保持疏远的距离也属应该。
其实经过数日的暗中观察,充满好奇心的书生早对那两桌的客人,产生了浓厚的研究兴趣。这些旅客的言行举止,甚至容貌,都充满了神秘和古怪。
这些人里面,有个老者和少年是一伙的,他们总是形影不离,一看就知道关系很亲密。那老者身形高大,神态威猛,说话的声音有若洪钟,但是他却对那个少年毕恭毕敬的,貌似还很尊重;而那个少年真的更是古怪,他长得眉清目秀,年龄看上去超不过二十岁,但是说话的声音却是老气横秋,仿佛一个八九十岁的老者。他的举止也很威严,怎么看都不像是一个弱冠少年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喜欢江海情仇录请大家收藏:(m.520wenku.com)江海情仇录520文库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