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当时一般人的心目中,并没有后世这种明确的国家概念,由于国门封闭,很多人终其一生也没有离开过自己那一小片土地,即使是文人官员,眼界也仅仅局限在明朝两京十三省,也就是整个明朝的版图。当然同时,由于放开海禁,打开国门,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大明以外的国家,个别目光超前的人,自然就会提出国家这个概念。
这种思维,在当时可谓震动人心,这个叫孙晴君的,显然是把他老师李贽那种“离经叛道”的思想都继承过来了,还引经据典,来证明自己说得并没有错。
赵肃正是因为事先知道今天的辩题,才会特地抽出时间,换了便服混在台下人群里旁听。
他旁边站着曾朝节。
论起年纪,曾朝节比赵肃还要大上十一岁,但是辈分摆在那里,老师就是老师,学生就是学生,而且赵肃两辈子的年龄和气场加起来,当人家的老师也绰绰有余,是以曾朝节执弟子礼恭谨随侍一旁,也没有违和感。
孙晴君这种石破天惊,有悖常理的言论,自然受到不少人的围攻,甚至有士子轮番上去与他辩驳,却都败下阵来,谁也没有他能说,更不比他渊博,所以一一被驳倒。
但孙晴君毕竟缺乏经验,双方辩到后来,难免偏离了主题,变成讨论“忠与孝”,于是就有人提出,张居正身为首辅,上个月老父去世,却不上表自请回乡守孝,不仅有违孝道,而且不符合朝廷规制,既不忠,更不孝。
曾朝节心里咯噔一声,暗道不好,再看赵肃,面色已经微微沉了下来。
喜欢天下请大家收藏:(m.520wenku.com)天下520文库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